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
 招生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分省高考动态 - 全国综合 - 正文
禁止异地高考是治标不治本 高考地域歧视必破
来源:潇湘晨 2008-3-10 14:16:08 【字体:小 大】

潇湘晨报记者 胡远志 肖世峰 实习生 刘峰君 北京、长沙报道 再过三个月,高考又将拉开序幕。前天下午和晚上,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、叶青、朱永新和全国政协委员葛剑雄等20位教育专家齐聚“教育改变中国·第二届信孚公益论坛”,大家对“异地高考”问题展开了讨论。


此前,已有全国人大代表赵林中等提交《关于切实关心外来民工子女参加当地高考的建议》,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放宽门槛,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父母从业地参加高考。全国政协委员、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也说:“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,也有可能有一天会实现不以户籍为高考报名的主要依据。”


在哪儿上学就应在哪儿考试


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、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:在哪儿读书就应该在哪儿参加高考,当初北京出台绿卡政策时就没有说清楚这个问题,耽误了一批孩子。从长远来讲,最理想的状态就是,在哪儿上学在哪儿考试,而不应该受户籍影响。高考的目的在于什么?选拔优秀的人才上大学。现在高校是严进宽出,我觉得应该宽进严出,只要招进去就不愁毕不了业,大家出于这样的情况,到大学三四年级,课堂里基本没有学生。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呢?就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出了问题,考上大学的就是60分万岁,我个人觉得本科生的质量是在下降。学生怎么管都很困难,但是要动员学生管好自己,这就需要一个机制,就是要严把毕业关。


全国政协委员、复旦大学教授、图书馆馆长葛剑雄:马上解决所有外来人口子女升学问题,是有困难的,但应该一步一步来落实。一方面要当地政府努力,一方面要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义务教育差距。在目前还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,对于处在原籍的留守孩子,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。全部放开可能引发城市人口激增,但这种担心可能是多余的。因为人才竞争也很激烈,必然使部分人留下,另一部分人离开。大城市的生活水准、收入水平等,都将成为限制外来人口激增的因素。


禁止异地高考是治标不治本


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友渔:高考招生地域歧视是非常惊人的现象,可能是有中国特色的现象。2004年北大在北京地区招收380人,清华在北京地区招360人,而北大在河南省招72人,贵州招32人,清华也差不多,而河南人口是北京的八倍,贵州人口是北京的3.36倍,北京考生考上北大的概率是河南的60倍,是贵州的34倍。这种不公正太不能容忍了。导致很多人口大省的优秀考生考不上大学,还出现了有中国特色的高考移民现象。高考教育资源不平等,再加上户籍制度,迫使很多考生采取高考移民这一可笑的手段。还有一批家长,甚至牺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,千方百计要转到北京、上海工作,纯粹是为了解决子女念书的问题。国家为制止这种情况,想了很多防范措施,比如禁止外地户口异地高考,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,并不能解决根本的教育资源不平等现象。一定要倾向于保护弱势群体,但是我们国家是反其道而行之,越是大城市,越是教育条件好的地方,越是对强势的社会群体,我们越是照顾他们,这是荒唐的做法。

没有相关文章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